(資料圖片)
·我們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將MOSS進行內測,以便我們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沒有想到會引起這么大的關注,我們的計算資源不足以支持如此大的訪問量,并且作為學術團隊我們也沒有相關的工程經驗,給大家造成非常不好的體驗和第一印象,在此向大家致以真誠的歉意。
上觀新聞2月20日從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獲悉,國內第一個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MOSS已由復旦大學邱錫鵬教授團隊發(fā)布至公開平臺(https://moss.fastnlp.top/),邀公眾參與內測。當晚,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截圖,顯示該平臺“服務器流量過載,請明天上午重試”。隨后,該平臺官網發(fā)布一段說明,解釋稱“計算資源不足以支持如此大的訪問量”,“給大家造成非常不好的體驗和第一印象”,并致以真誠的歉意。
復旦MOSS團隊回應訪問量過大,并解釋了MOSS名字的由來。
根據(jù)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官網的介紹,邱錫鵬教授于復旦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和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發(fā)表CCF-A/B類論文70余篇。主持開發(fā)了開源自然語言處理工具FudanNLP、FastNLP,獲得了學術界和產業(yè)界的廣泛使用。指導學生多次獲得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yōu)博、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優(yōu)博、微軟學者、百度獎學金、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優(yōu)博等。
邱錫鵬的研究方向是,圍繞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學習模型構建、學習算法和下游任務應用,包括:自然語言表示學習、預訓練模型、信息抽取、中文NLP、開源NLP系統(tǒng)、可信NLP技術、對話系統(tǒng)等。
邱錫鵬的知乎賬號顯示,他于2月21日凌晨關注了問題“復旦團隊發(fā)布國內首個類ChatGPT 模型 MOSS,將為國內大語言模型的探索和應用帶來哪些影響?”,但未做任何回復。
上觀新聞報道稱,MOSS可執(zhí)行對話生成、編程、事實問答等一系列任務,打通了讓生成式語言模型理解人類意圖并具有對話能力的全部技術路徑。這條路徑的走通,為國內學術界和產業(yè)界提供了重要經驗,將助力大語言模型的進一步探索和應用。
邱錫鵬表示:“盡管MOSS還有很大改善空間,但它的問世證明了在開發(fā)類ChatGPT產品的路上,國內科研團隊有能力克服技術上的重要挑戰(zhàn)?!盡OSS研發(fā)項目得到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有力支持。后期,這項工作將通過開源方式和業(yè)界社區(qū)分享。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yè)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gyco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lián)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