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些車企轉頭去做手機了,也有一些做手機的企業(yè)又跑去做汽車了,看上去都是一副“不務正業(yè)”的樣子。但從技術發(fā)展和集成的角度去看,手機和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其實還有幾分相似。
十幾年前,手機電池還是需要拆下單獨充電的,而到了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被集成到手機內(nèi)部,不需要拆就可以省去一些用于包裝和保護的部件。汽車的動力電池雖然不用拆下來去充電,但隨著集成程度的提高,也在不斷舍去多余的部件。同時,也跟手機電池一樣,隨著OTA升級,還會不斷的優(yōu)化。
動力電池的“瘦身史”
動力電池的設計大致可以分為3個大的階段,分別是標準化模塊的1.0時代,采用大模組的CTP 2.0時代,和代表目前業(yè)界最高水平的CTC 3.0階段。
在1.0時代,動力電池被稱為標準化模塊,結構非常繁瑣,從內(nèi)到外分別為電芯、模組和電池包。許多個電芯打包成一個模組,許多個模組再打包成電池包,最后安裝在車上。但只有電芯是用來供電的,這種“過度打包”不僅需要設計、生產(chǎn)額外的零部件,也要占用額外的空間,這就導致電芯的空間占比減小了。
標準化模塊 | 圖蟲創(chuàng)意
2.0時代被稱為“大模組”時代,主要思路就是設計更大的模組,減少模組數(shù)量甚至是無模組,來盡可能減少這個層面的零件數(shù)量和空間占用,最有代表的就是寧德時代的CTP技術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
寧德時代:CTP技術和比亞迪:刀片電池 | 中信證券[2]
3.0時代標志著電池和底盤集成設計的方案開始問世。CTC是“cell-to-chassis”的簡稱,就是“將電池和底盤融合設計”的意思。同時,還要有更智能的BMS(電池管理系統(tǒng)),對電池的使用進行更智能的監(jiān)控、管理和優(yōu)化。
CTC方案與傳統(tǒng)方案對比
CTC技術到底難在哪里?
說起來容易,但要真實現(xiàn)CTC,技術問題非常多。將電池和底盤做融合,目的就是通過這種集成化的設計減少零件數(shù)量,壓縮空間體積,提高整車的電量和續(xù)航。但到底要怎樣融合,如何保證電池的防水性能,減少層層包裝后電池安全性如何保證,如何調整生產(chǎn)線、如何測試、量產(chǎn)、維修,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最早的CTC理念就是零跑提出的,而且國內(nèi)真正實現(xiàn)了量產(chǎn)CTC技術的,零跑也是第一個。
在2016年,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受到智能手機電池集成式設計的啟發(fā),率先在內(nèi)部提出了將動力電池和底盤集成為一體的想法。經(jīng)過6年的的不斷研發(fā)、試驗、改進,最終實現(xiàn)了CTC技術的量產(chǎn)化落地,將搭載在他們的新款旗艦車型零跑C01上同步量產(chǎn)。
CTC技術硬件創(chuàng)新上,最基礎也是最關鍵是“怎么把底盤和電池做成一體化”,零跑給出的答案是“一體化托盤結構”。設計思路是把電池安裝到一個電池托盤內(nèi),然后再把這個托盤安裝到底盤下方,像是一個倒扣的餐盤。為了提高電池的牢固程度,電池的上下也和托盤、底盤固定。整個集成化設計既是車身結構,又是電池結構。
就像現(xiàn)在的手機大多數(shù)可以做到電池和電路結構的防水,電動車在雨天、涉水路況上也需要做到良好的防水。在1.0的2.0的電池結構中,經(jīng)過層層包裝,動力電池的防水性能其實不難做到,但到了3.0的CTC時代,模組和電池結構都被精簡,如何靠底盤和托盤結構實現(xiàn)防水,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
大面積的金屬板件是通過焊接的方式組合到一起的,考慮到防水性能,傳統(tǒng)的焊接和檢測方式也就不再適用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零跑采用了特殊的工藝,提高了焊接質量、精度控制和焊接的一致性,也提出了新的氣密性檢測方法和返廠維修方案。在底盤和托盤的連接處,采用了“鉚釘+密封膠條”的組合,保證防水性能。
底盤和托盤連接的鉚釘和密封膠條
除了防水,行駛過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電池要能夠在這些外力下依舊“堅挺”,一體化托盤的結構也能很好的實現(xiàn)這一點。比如,托盤并不是平整的一張板,上面有橫縱交錯的梁作為骨架,可以很好地增強底盤和托盤的強度。在車身側面,還裝有吸能結構,有事兒它真扛:當發(fā)生側向的劇烈碰撞時,沖擊力會優(yōu)先傳導至吸能板,吸能板產(chǎn)生形變從而吸收掉沖擊力,最大程度降低對支撐結構和電池的影響,保證電池的安全。
橫縱梁組成的骨架結構
越來越“聰明”的電池
有了硬件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當然也要有旗鼓相當?shù)能浖?chuàng)新做支撐,零跑將BMS和云平臺結合成了AI BMS大數(shù)據(jù)智能電池管理系統(tǒng)。它就像是一個可以不斷學習進步的智能管家,對電池進行時時刻刻的守護,并且可以通過OTA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軟件更新,讓電池更安全、更長壽、也更高效。
比如,AI BMS可以實時監(jiān)控電池的各項指標,并把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云端進行AI數(shù)據(jù)建模,得到電池當前的狀態(tài),并通過APP反饋給車主。有了這些數(shù)據(jù)和狀態(tài),AI BMS就可以基于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故障進行深度學習,在下次故障前做到提前預警。它還能自動糾正錯誤的電池使用方式,并提供更智能的充電策略,讓電池始終工作在最佳狀態(tài)。
如果說,一體化托盤結構讓電池具有一副可靠、強力的“鋼筋鐵骨”,那AI BMS則賦予電池“心智”,讓電池越來越“聰明”。身心的全面進化,讓零跑的CTC底盤成為了新生代車型的能量母體,不僅可以適配高度集成化和模塊化的生產(chǎn),在未來還具有非常強的功能擴展性。
坐在電池上開車是種什么感受?
零跑的CTC技術,帶來的也不僅僅是電池系統(tǒng)的改善,它對整車的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即將亮相的零跑C01車型上,CTC技術就帶來了安全、性能、駕乘體驗和成本四個方面的改善。
電池的安全性肯定是電動車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指標了,在出廠前,電動車的電池都要經(jīng)過“上刀山下火?!钡雀鞣N考驗,零跑比國標還多8項檢測的嚴格標準,證明了通過電池和車身結構的強度互補,再加上AI BMS的全時守護,電池安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得益于CTC底盤的結構設計,再加上AI BMS對能耗的經(jīng)濟性管理,可以達到綜合工況700公里以上的續(xù)航。同時,CTC技術讓車身扭剛度提升25%,整車重量降低了15kg,操控性能也進一步增強。
CTC高度的集成化,消除電池與車身之間的安裝間隙,車身垂直空間增加10mm,加上5米長的水平車身也讓車內(nèi)空間非常充足,駕乘體驗極佳。
最后,得益于CTC帶來結構精簡,C01整車的零件數(shù)比傳統(tǒng)方案減少20%、結構件成本降低15%,更加的便于大規(guī)模量產(chǎn)。
在這些性能提升下,零跑C01成為了一輛大空間、長續(xù)航、操控性和安全性都更強的中大型轎車。
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零跑不僅提出了CTC技術的理念,還通過6年的努力、鉆研和推翻重來,讓這個理念變?yōu)楝F(xiàn)實,成為全球第一個能夠量產(chǎn)無獨立電池包CTC電池技術的企業(yè),并通過零跑C01證明了CTC技術給整車性能帶來的改善,讓動力電池技術正式進入了3.0的新時代。相信在未來,電動車肯定會再次卸掉厚重的枷鎖,完成再一次瘦身,我們不用再有電量的焦慮,能夠更加自由地一路“零跑”。
關鍵詞: 動力電池
網(wǎng)站首頁 |網(wǎng)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yè)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gyco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wǎng)絡消費網(wǎng)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lián)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