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變選種”在蘋果新品種選育中應用多年,但科研人員一直沒有找出這種方法背后的分子生物學機制。近日,山東農業(yè)大學陳學森教授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揭示蘋果轉錄因子MdMYB1啟動子甲基化水平與果皮花青苷含量有明顯的負相關關系,據此研發(fā)的新技術可使蘋果育種縮短近三年。該成果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術》上。
被譽為“水果之王”的蘋果無論口感還是營養(yǎng)價值,在水果中都名列前茅。我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世界50%以上。但選育出一個好品種動輒需要十余年,如何縮短培育年限成為科研人員一直致力解決的難題。
果樹芽變是果樹體細胞突變的一種,是指突變發(fā)生在芽的頂端分生組織細胞中,當芽萌發(fā)長成枝條,在性狀上表現出與原性狀不同??蒲腥藛T通過對芽變發(fā)生的變異進行選擇,研發(fā)出芽變選種這一新品種選育方法。但對于果樹芽變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科研人員并不清楚。
果皮花青苷含量是影響著色程度的關鍵因素。學者們前期的研究發(fā)現,蘋果轉錄因子MdMYB1能夠調控蘋果果實花青苷的合成,從而影響果實著色。陳學森團隊系統(tǒng)研究不同蘋果芽變品種著色差異原因,發(fā)現蘋果轉錄因子MdMYB1啟動子甲基化水平與果皮花青苷含量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MdMYB1啟動子甲基化水平越高,果皮花青苷含量越低,果皮顏色就越淺,反之則果皮顏色就越深。
在這些理論成果支撐下,陳學森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研發(fā)了基于MdMYB1基因啟動子甲基化水平檢測的蘋果紅色芽變早期分子鑒定技術。這項技術把常規(guī)芽變選種方法與分子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對蘋果紅色變異的早期、快速、準確的鑒定,提高蘋果芽變選種效率和準確度,明顯比常規(guī)芽變選種方法縮短2—3年的育種年限,并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
關鍵詞: 蘋果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yè)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gyco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